美术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的重要决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内涵。随之而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房舍拔地而起,一件件精美实用的体育设施安放在公共场所,老人活动室的普及以及公共图书馆开放、艺术团巡演等无不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与成效。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举措诸如医疗改革、义务教育等政策一次次的颁布,使得整个神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农民朋友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热血澎湃,再一次自觉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发展繁荣新农村文化,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素质修养才会不断地得到提升,才能长久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化的构成中,美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美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质。”这里所说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更是人们内心的心灵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影响又可独立发展。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农民朋友的审美水平,提升他们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得到健康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普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一)美的存在古已有之
在原始社会,美就已经存在。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在固定的地方居住,共同狩猎、集体耕种和饲养家畜,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那时的人类已经知道了装饰,从挖掘出土的一些鱼骨、小石珠、兽牙、海蚌壳等装饰物品,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懂得了美,并在生活中应用美。《中国服饰》中有这样的描述:“在中国西部的青海省,人们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彩陶盆。这些陶盆上的图案看上去是模拟狩猎的舞蹈,有的彩陶盆上描绘的舞蹈人头上带着辫饰,腰间垂着尾饰。”1973年在甘肃省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的彩陶瓶,是一个少女的形象,下面采用装饰的图案。制作陶器本身就需要有美的眼光,既要实用,同时还要美观。在陶器上面绘制的是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是工艺美术中最基本的装饰手法。原始人所画的岩画,也说明了他们具有美的天赋以及质朴的绘画表现能力,虽然所画内容多为记录生活,但这种举动无疑也是一种艺术的展现。中国古人所制造的部分物品,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文物,走进博物馆,无声地诉说着当时的情景。从它们的造型和装饰中,观众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内在的美,那优美大方的形状、简洁的图案以及浓烈、典雅的色彩,是那样的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二)美和新农村的关系是鱼水关系
现在的农村,农民朋友的许多活动都和美术有关,大到盖楼房和房屋装修,小到写对联、穿衣打扮,无不烙上美的印痕。如果楼房造型难看,装修也乱七八糟,就会被人嗤笑。农民朋友经常为自家大门采用什么图案、房屋使用什么材料来装饰而绞尽脑汁。他们普遍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的人能画能写,有的人能看能说,有的人则心灵手巧。由于他们拥有美的心灵美的眼光,具有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所以整个村庄民风淳朴,村民关系和谐。
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农民朋友开拓进取、勤劳致富也很有用。普通农民一旦提高了修养,自己将脱胎换骨,所从事的行业也会散发着美的气息和旋律。例如有的村庄发展剪纸或与美术有关的行业,成为某一美术行当的专业村,甚至将其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这对美术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技艺高超,眼光独到,就能开发创造出别人不懂或暂时没有发现的项目。同样也有一些其他领域的项目,当人们拥有平静的心态和美好的心灵,同样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 如何使农民具有美的修养和眼光
(一)“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对农民开拓视野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新农村》 网址: http://www.xnczz.cn/qikandaodu/2020/1021/590.html
上一篇:基于CNKI数据库研究土地整治助推人居环境建设
下一篇:浅析乡建改造当下问题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