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对新农村绿色文明建设促进机制及发展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2017 年中国46 个城市开始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探索;2019 年上海率先开启了垃圾分类的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2017 年中国46 个城市开始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探索;2019 年上海率先开启了垃圾分类的强制实施时代。中国部分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也开始生活垃圾分类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中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农村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这意味着农村垃圾分类的成败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水平。因此,重视农村垃圾分类,让广大农民行动起来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促进新农村绿色文明建设。
1 垃圾分类对新农村绿色文明建设的促进机制
新农村绿色文明是能够持续满足广大农民幸福感的文明,主要包括农村绿色经济、绿色文化和绿色政治3 个方面的内容,绿色政治是保障,绿色经济是基础,绿色文化是至高点[1]。中国农村垃圾分类刚刚开始,目前只有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在探索实施,从结果来看,其对绿色文明的三方面内容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1.1 新农村垃圾分类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
中国绿色经济系统理论的创建者和实践者季铸教授认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就农村绿色经济而言,其重点内容应为生态农业和服务产业两方面。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时间不长,既具有资源、经验、技术、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诸多制约条件[2]。而农村垃圾分类恰恰具有资源再生、减少垃圾投放量、节约因垃圾填埋使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垃圾填埋焚烧污染和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等基本功能。通过对比垃圾分类基本功能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促进机制(图1)。农村垃圾分类的资源再生、节约土地、减少污染和增强环保意识四大基本功能,分别可以缓解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民素质不高等矛盾,进而促进生态农业良好发展,同时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也能反过来促进农村垃圾分类更为有效开展。
图1 农村垃圾分类与生态农业发展之间的促进机制
1.2 新农村垃圾分类与绿色文化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
绿色文化狭义上是指人民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广义上是指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以绿色行为为表象,能体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研究普遍认为绿色文化是由绿色意识、产品和行为3 个维度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3]。具体到新农村绿色文化,意识是指建立起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意识;产品是指创造出以生态农业产品为主体的绿色产品体系和供应体系;行为是指构建起广大农民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行为习惯。农村垃圾分类的本质就是一种绿色行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之一。实施农村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培养农民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绿色行为习惯,而且可以增强农民对享有绿色资源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4]。另外,农村垃圾分类对生态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加了农村生态产品输出。因此,农村垃圾分类可从权责意识、生态农业发展、绿色行为三方面分别对农村绿色文化的意识、产品和行为3 个维度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农村绿色文化的繁荣对农村垃圾分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图2)。
图2 农村垃圾分类与农村绿色文化之间的促进机制
1.3 新农村垃圾分类与绿色政治的相互促进机制
中国农村垃圾分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到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福利后,追求美好生活环境的一种自觉行为,是“人心思绿”的一种朴素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和2017 年有关会议上分别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两次讲话深刻揭示了“人心即政治”,党要巩固执政基础,就必须将人民期盼“更优美的环境”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人心思绿”的愿望,实行绿色政治。绿色政治源自于西方,中国学界研究认为,绿色政治是将发展目标放在生态及环境上的政治思想,它通过广泛的、草根式、参与式的民主制度来达成目标[5]。因此,农村垃圾分类是广大农民期盼优美生活环境愿望的具体行为反映,可以促进政府绿色政治实施。同时,政府绿色政治也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参与,进而可以有效保障和促进农村垃圾分类(图3)。
文章来源:《新农村》 网址: http://www.xnczz.cn/qikandaodu/2021/0610/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