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农村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人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环保意识。这些环保意识需从自身执行层面出发,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要为国家的发
当前,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农村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人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环保意识。这些环保意识需从自身执行层面出发,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要为国家的发展创建更加绿色环保的空间。因此,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借助法律手段强化,我国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时,也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新农村在建设时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比如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农村外源污染问题等,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地膜与农药污染,此次论文也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一)地膜污染
对于当代农业发展来说,最主要的一种生产资料就是地膜,其主要用途是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提前发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物的早熟。但是,现在的地膜也毁誉参半,主要是对环境、土壤水分的渗透,对地下生物,对作物根系以及对家畜的不利影响等。(1)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膜的主要成分以乙烯醋酸酯居多,富有弹性、透光性好。但是其缺点也是极其明显,就是使用之后不易降解,据研究现在农田地里残存的地膜可能100年都不会降解。(2)土壤水分渗透的影响。地膜是不透气、不透水的,而且地膜是比较薄的,在使用过之后经常会有很多的地膜残留在农田里。这些地膜在土壤中东一块、西一块地存在,对于灌溉之后土壤水分的渗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造成耕地水分的不均匀。同时,水分渗透不均,也会影响一些冲施肥的使用效果。(3)对地下生物的不利影响。地下生物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因为土壤有机质的缺失,造成土壤中地下生物的数量大量缺失。比如蚯蚓这类对土壤较为有利的地下生物。只不过,这些土壤中残留的薄膜碎片对于这类地下生物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部分地下生物就会出现被薄膜捆住的情况,发生死亡。(4)对作物根系的不利影响。作物的根系是向着地下生长的,分为主根和须根。如果说根系的下部有薄膜碎片的话,根系是不能穿透薄膜向深处下扎的。从而影响地下根系的生长,也会造成地上部的生长受限。
(二)农药污染
(1)农药本身不容易被微生物或者是阳光分解,它们对酸与热会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性质,十分不容易挥发,且与水融合的程度较低,因此在土壤中残留的时间也较长。这些残留的农药无法自主挥发,比如目前大豆田一直都利用的是高残效除草剂对地块进行处理,导致玉米无法调茬;大豆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缓慢以及发育受阻情况,甚至会出现死苗现象,导致减收、减产现象发生。(2)农药在对大气产生污染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依附在蒸汽或是农药微粒当中,随着微风飘移,且在大气中存留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风速越大,农药扩散的速度以及距离也会变得更大。(3)部分农户会直接向水体实施农药;含有农药的雨水会落入到水体当中;土壤或者是植物粘附农药,在经过雨水的冲刷下或者是溶解后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者是含有部分农药的生活污水等都时刻危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力度,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意识
大部分的农民受到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无法正确看待生态环境这样的事情,也无法意识到这种环境对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能够在农村范围内形成十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首先,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个事情,要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处理残余物。
(二)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力度,促进农村环保法制化发展
农村地区要积极效仿城市地区的环境管理模式,创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小组。根据农村周边的实际环境污染情况,制定对应的治理目标,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较多的资金,相关部门一定要保证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利用贴息等方式,使农民能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投资行为当中。最后,完善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级县级乡镇工作人员要依法对环保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各项环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环保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效率。
文章来源:《新农村》 网址: http://www.xnczz.cn/qikandaodu/2021/0709/1065.html
上一篇:新农村经济建设下的农村公共管理探讨
下一篇:浅析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